【圆桌视频】基因突变每天都在发生,是不是身体里面经常有癌细胞出现?
王晓东,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资深研究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百济神州公司创始人、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主要研究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途径和生物化学过程。曾获邵逸夫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14270tte9m&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文字版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老师精彩的报告,我先提个问题,细胞死亡一旦启动了之后,我们有办法停下来吗?
王晓东:我刚才提到的这个死亡程序,如果一旦启动以后,还有没有办法停下来。当然有。因为对一个细胞来讲,死还是不死,对它来讲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它在决定过程中,有很多的犹豫,在很多的节点上都有可能回来。所以我们研究细胞死亡的人,其实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where is the point of no return? 就是你已经走到足够远了。而且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也在不断地加深。有的时候觉得细胞膜破了,是不是就已经死了。细胞膜都破了嘛,现在知道这就像以前说人心跳停了人就死了一样。
现在说心跳停了不代表人就死了,最近也知道,细胞膜破了还可以修,细胞居然还有把膜修复的功能,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在动态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为什么重要?因为你如果想抑制住这个细胞的死亡,你一定要在它reach the point of no return 之前可以,过了这个point就没有意义了。
显微镜下细胞的死亡 来源:google
提问:因为我不是科研工作者,我想问一下我们普通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有两个问题,第一,您这边的研究是细胞凋亡,因为现在有些基因编辑的手段,包括CRISPR/Cas9这样的手段,能不能使人类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完全战胜癌症,这个有没有希望?第二个问题,因为现在生物技术有很多的突破,您觉得人的寿命有没有机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活到一百岁,一百五十岁变成很普通的事情?
王晓东:首先咱们说一下癌症,癌症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就是小孩子得的癌症,有时候发育的过程中,发育程序出了问题,或者是某一个单基因突变出了问题。这种癌症在我看来是比较容易解决的。现在如果不是大多数已经解决的话,在可见的将来肯定是能够解决的。那么生活中多数的癌症,是老年人得的,一般是在四十岁、五十岁以后得的,这些也是因为长期积累的基因突变,最后引起了癌症。我们现在对多数的癌症,到底是哪些基因突变引起的癌症,现在还不是完全清楚。我们知道一些所谓癌症的靶向治疗,但是对多数来讲还是不知道。
那么对癌症的治疗,我们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开始的阶段就是把癌细胞干掉,不光把它切掉,通过高温射线杀掉,还通过毒药把它毒死,这是一个思路。这个思路包括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就是把它突变的基因改过来,针对突变的基因,把它的基因功能去掉,还是针对癌细胞。
治疗示意图 来源:google
最近针对癌症治疗,有一种方法,在我看来可能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免疫治疗。通过激活自己的免疫系统治疗癌症。其实以前大家也有这种模糊的想法,就是说癌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那么基因突变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是不是身体里面经常有癌细胞出现?那我没有这个癌症,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的免疫系统有巡查的功能,看到有突变的细胞,跟自己不一样的,就把它当成外来的敌人去除掉了。
来源:google
最近我们知道,癌细胞可以把自己伪装成自己人,让免疫系统不认识它,就把它放过了。现在我们可以特异性地还原它本来的面目,免疫系统又可以杀它了。这就把肿瘤免疫治疗带到了新的高度。这个方法目前虽然也是对大多数的癌症,可能没有用,它只是对一部分起作用。但是作为一个个体治疗的方法,它已经给很多癌症病人带来了巨大的效果提升。
比如说肺癌,以前肺癌诊断出来以后一般都是晚期,晚期肺癌两年生存率,差不多也就是5%不到。现在肺癌的生存率已经大大提高了,可能现在提高了二十到三十,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成果。更重要的是,它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思路,就是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治疗癌症。同时也给我们很多机会,可以通过各个不同的靶点对它进行研究。我们以前只知道通过简单粗暴的方法把癌细胞杀掉,但是我们发现杀着杀着,癌细胞越来越抗杀,最后我们是把自己干掉了。现在我们思路变得更加先进和复杂了,其实杀癌细胞,最重要和最强有力的武器,其实就在我们身体之内,我们把它的功能调动起来。这样一来对研究和治疗方面,都是个很大的进步。
那么什么时候癌症可以完全治好和控制呢?这个东西说不清楚,做研究的人都知道,研究不是一个线性的匀速的进展,它可能会有很多年停滞,也可能会有突破,一下子就把大家的认识带到了很高的高度。所以这个命不好算。
CRISPR原理示意图 来源:google
你下面那个问题,我们到底能活多久?这也是一个算命的事,我也只能说不好算。但是通过我们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讲,我们现在生命科学投入最多,研究的人最多,新的成果发生发现最多。刚才你也提到CRISPR/Cas9,这个技术发展现在是非常迅猛,能够做很多以前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我刚才提到,如果我们能够在成体的动物里面,把这些控制衰老的基因去掉,那么理论上来讲,我们不光可以让人活得长,而且可以让人更加健康地活得长,这个也许是我们更重要的任务。
最终我们人类能不能战胜自己个体的死亡,我想这是更加哲学的问题。我的看法是,按照我们现在文明和科学的发展,这个应该是能够做到。人体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精密的体系,如果量子计算机都能做出来,那么其他的机器我们最终肯定也是能够了解。如果你能了解它,是不是最终可以实现人类的永生,这个也是现在很热门的东西。我觉得从理论上来讲,应该不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是我也经常讲,这是我们行内经常开的玩笑,我说活得长不是问题,你要想想你活那么长干什么,确实是一个问题。
提问:有一些年轻人20多岁就开始有白头发了,究竟是用脑过度了?还是不会释放压力?有一些五六十岁的学者比较豁达,倒不见得有白头发。另外我看到科普文章说,其实我们的神经细胞从十几岁的时候就不增长了,基本上死一个就少一个。想问一下王院士对护脑有什么建议吗?
王晓东:刚才说到神经细胞,总体来讲神经细胞确实是不能够生长了,因为它是完全分化以后的细胞。大脑里面确实也还有一些神经干细胞,可以看到,但是只在一些很特意的位置。它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其实也说不太清楚。
第二个问题,是说衰老的时候,毛发变白。毛发变白是因为毛囊里面产生黑色素的细胞死了,它为什么死、怎么死的其实没搞清楚。北生所有一个老师专门研究这个,研究毛发里面的毛囊干细胞,其实这里面的生物学是极其复杂的,变白还算是一件可以忍受的事情,现在大叔范也还可以。但是变少,可能问题就更严重了。其实中国人这方面还不太多,西方人秃头就更多了。变少这个问题,也是很有意思的科学问题。而且人的毛发变少,不是总体都变少,它只是某些位置变少,关键是这些位置是大家都看得见的地方。
北生所的一个老师最近在研究,而且最近有突破,它是一个很复杂的epigenetics(表观遗传学)的调节,你们要是有兴趣,欢迎去北生所深造。
恶搞漫画 来源:google
主持人:像我的话头发很白,变白的人头发一般不会变少,但变少的人头发一般都很黑,这个有关联吗?好像不会同时发生?
王晓东:这个好像没有统计数据。
提问:您讲到老鼠精囊腺的研究很有意思,您说如果通过改变基因或者通过药物,虽然可以使精囊腺不增生,但是会影响到它的后代。但是这个研究对老鼠本身有什么影响吗?推而广之吧,现在美国有很多营销人员会说,你花十万块钱,我给你打一针,可以让细胞一直保持年轻,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对本身有什么影响。科研界对这方面有研究吗?
王晓东:我知道你刚才提到的,是关于医(学)美(容)界,这个我不敢评论。但是我们对科学的研究,如果深入的话,我认为对医美界可以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因为它的门槛并不是很高,就像头发变白,其实就是细胞的凋亡,如果我们花力气研究一下,可能这个事情很快就能解决。或者是说皱纹,皱纹就是胶原蛋白流失这些东西,我们也容易解决。但是这个东西总有个选择,我想如果将来有人要建立这样一个研究机构,我想也可以吧,肯定会对这方面有巨大的推动。
提问:我主要想问的是,比如说通过去除一些基因或者药物延缓细胞衰老,这对本体的健康或者其他方面,会不会有影响,这个咱们科研界有在研究吗?
王晓东:我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如果你要问我个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可能都是个人的belief了。你看我一开始,引用泰戈尔的诗,我是很相信万物有一个自然的规律。我们也许可以稍微地twist一下这个规律,但它是很难抗拒的。一件事情总是会有后果的。
提问:我知道您不仅是一个非常有成就的科学家,也是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我想了解一下,最近我看到百济神州和新基(Celgene)会有一个合作,百济神州可能会得到近十亿美元授权的费用,想知道这块大概是什么样的情况。另外想问一下第一款新药,什么时候可以上市,大家可以使用?
百济神州logo 来源:google
王晓东:百济神州的第一款新药,应该在今年后半年会向中国和美国药监局同时申请(NDA),所以到明年我想会有几个这样的药物——从实验室自己研发出来的新药,走向市场。其实说起来我内心特别认同自己科学家的身份,做百济神州一方面是一个机缘巧合,另外一方面也有点从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考虑。因为太太工作也辞了,跟着我回来。我太太是个非常顾大局的人,但是有时候我们也觉得稍微有一点点压力,而且像我的这个工资,是我自己给自己定的,我脸皮没那么厚,也不能给自己涨工资。所以干脆业余时候,有这个机缘巧合,跟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了百济神州。
刚好我想我们中国新药研发、大健康行业在起飞的阶段。在我看来刚好是大势所趋,我们也就刚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当然现在百济神州也有上千人的研发销售的团队,我觉得应该还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企业。但是我在公共场合,一般不以百济神州(创始人)的身份出现。
主持人:所以你看这些大家,包括潘老师,都是说既要科研做得好,还要有钱,还要生活过得好。你看潘老师其实从回国之后,给我们涨了很多工资,他自己从2008年开始一直没有涨过工资。
提问:我想问一下关于Celgene的问题,之后我们会怎样去研发,聚焦在哪些方面?
王晓东:其实我们跟Celegene的合作,我觉得对百济神州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这个合作本身就是Celgene,把它现在在中国销售的几个药,其实是非常非常好的药转给了百济神州,它自己在中国不再做销售。那我们百济神州就把自己开发的PD-1(药物)的在欧美和日本的权益让给了新基。所以这是一个战略合作。我想以后在中国这方面肯定会越来越多。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想要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同讨论科普问题,获得墨子沙龙小秘书贴心服务,及时获取各类科普活动通知吗?扫码加墨子沙龙小秘书,拉你入墨子沙龙超大群。
墨子沙龙是由墨子沙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主办、上海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及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协办的公益性大型科普论坛。沙龙的科普对象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热爱科普的普通民众,力图打造具有中学生学力便可以了解当下全球最尖端科学资讯的科普讲坛。
关于“墨子沙龙”